天山云海综合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淘宝充值
搜索
查看: 1357|回复: 0

手植记:最稀缺仅有的4种原生态食材

[复制链接]
adni0bSd 发表于 2015-8-3 10: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稀缺仅有的4种原生态食材

  《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引得饕餮客们食指大动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原生态”食物的热捧——土榨菜籽油、深山野蜂蜜制成的酥油蜂蜜……各种带着浓浓乡味的食材更获赞“最健康”,甚至直接带旺了各类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品的网购潮。

  在淘宝上有一家店铺叫:手植记。他们发起了一个全国探寻原生态食材的活动:手植之旅,为生活寻找原生态食材。作为美食编辑的我,通过官方的400电话联系到了手植之旅的负责人.通过和负责人的沟通,彻彻底底了解了一下“原生态”。如何定义原生态,让我们通过以下几点来看看:

  用地理位置产物来定义的“原生态”几乎没有原生态之说

  特有的某地理位置产物,地处长江边,地形和水位,降水和日照,用这样的关键词包装出太多的“原生态”食材。其实在理论上讲,确实是有“地理位置产物”因特殊的土壤环境出土的食材其味道就是最棒的。但往往追根到底,确发现那些特殊的环境产量是少之又少。过度的商业包装,任何地方的食材都被过度到这个“地理位置产物”的标签上。各大超市,各大网站,加上我们庞大的生活消费群体,那区区几亩田地根本没有这么大的产量。

  用特产特有来定义的“原生态”几乎断绝

  我们总是习惯到达过某个地方,而采购“特产”带给朋友送去最真挚的祝福。送健康,是我们注重“养生”这个群体运动的产物。食材被加以健康又被过多的“特产”包装。手植之旅走过的地方,挨家有户遍寻问其“特产”,有的略有所知,有的根本不知道他们当地仅有此“神仙之食”。通过翻书和网络搜索,某些“特产”确实有记载,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已经不再生产或者种植一些不能保证经济收入的“特产”食物。

  包装“农民”形象就是原生态食材之说支撑度不够

  一身灰色的中山装加一除草的锄头,市场上充斥着太多用“农民”形象包装而成的纯天然,健康等的“原生态”食材。通过手植之旅的每一站的实地考察,那些本土确实用“农家施肥”而保持几乎近似野生生长的庄稼,根本就很难进入市场,只能够满足当地农民3口之家的食用。大面积的田地,全都为了生活改种产量大利润高的农作物。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也已经节奏加快,社会改变着我们,社会侵蚀了那本有的“原生态”。

  原生态食材依靠自然生长,几乎近似野生生长。实在是遇到恶劣的干旱天气或是虫灾,这个时候适当的人为参与是为了保证其产量。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无法过多的参与其作物生长,只能让他适应环境而生存的食材,其实已经很少,和动物的灭绝一样,食材也因稀缺频临灭绝。

  陈集西施种子山药即将灭绝的真原生态食材

  种植西施种子山药的土地需要在5年前开始培育,也就是说种过西施种子山药的土地需要空5年以上不能种植其他任何农作物,土地已经无营养,只有用5年的时间培育土地,而后再第六年种植西施种子山药或其他农作物。因特殊的无性繁殖,不结豆,只能用根茎繁殖,所以种植面积难以扩大,让其珍贵无比。

  对土地的伤害要5年恢复,西施种子山药整个菏泽不足百亩,频临灭绝。

  沂蒙椿树沟松菇纯天然的食材

  椿树沟一个原始的村落,上山进村需要延山路驱车2个小时,然后再步行1个小时。满山的松树环保着一个小村落,十几户人家。因为没有太多的商业用地,所以采取野生生长的松菇成了山里村民最基本的经济来源。

  松菇,除具备一般蘑菇生长条件外,还必须与松树生长在一起,与松树根共生,其生长环境为海拔700到500米的阴坡或半阴坡的松树林中。产菇的林龄一般不低于50年。

  莒县库山丹参近似野生的食材之一

  库山的特殊山区环境,造就了近似野生生长的中药材丹参。

  苍山牛蒡和山药一样1米深土地下的食材

  东洋参,学名牛蒡,又名东洋参,东洋牛鞭菜等。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改良成食物,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在台南要求当地农民大量种植,主要原因是台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质、北回归线气候加上有名阿里山延脉造就其当地牛蒡得天独厚的珍贵性,台湾已作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发祥地之称,中国大陆则以山东临沂苍山庄坞为最。

  手植记的负责人最后给我说:真正的原生态食材是少之又少,农耕不易,食材珍惜,请尊重这些即将消失的原生态食材。

手植记
我们快乐&精神食粮
为生活寻找原生态食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天山云海

GMT+8, 2024-3-29 07:06 , Processed in 0.009479 second(s), 4 queries ,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