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云海综合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淘宝充值
搜索
查看: 1908|回复: 0

在公费留学的日子里ZT

[复制链接]
tianshanyunhai 发表于 2006-3-5 05: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又一场潜梦的春雨,淅淅沥沥地给人们带来不尽的春愁。上海的早春就是这样,乍暖还寒。刚刚为丽日蓝天带来的几分温馨而窃喜,一阵霪雨又把你送回了冷面冷心的意境之中。不过,今天我可是例外。顶风撑伞,与妻子一道在泥水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心里充满着喜悦和期盼。因为,一个半小时后,我将会看到一个在英伦留学时的同窗好友,阔别了20年的方君!
不知是线路尚在建设之中,还是周末的原因,沿途上落旅客还不太多,列车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近20分钟抵达终点站。为了不过早叨扰他们,我们决定暂不打电话,而自行找去他们的住地。费了一些功夫,但花掉了与约定的20分钟时间差。我们几乎准时到达了他家楼下。我摁响了手机,话筒里出现方君熟悉的声音。“啊,是文磊吗?我马上来地铁站3号出口来接你。”“不,我已到你楼下了!”我得意地说。“不是讲好了快到时先给我来个电话吗?你老弟,还是老脾气,说到就到了。”老同学一句话,可是对我那急躁自负秉性的高度概括。……
随着铃声的一声脆响,我们急急地跨出电梯,恍惚是跨过了20年的时空隧道,一个形容憔悴的老人,微驼着背,出现在我们面前。老天!这就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人称“巴斯王子”的方君!我来不及发出感慨,老同学就迎上来了。两双热情的手掌紧紧地握在一起。泪水不由得蒙住了我们的双眼,顺着那刻满岁月沧桑的眼角汨汨流淌。“哈哈!老同学,你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变!”我们几乎同时讲出了这句同样的话来。但我们明白,这是为了安慰对方,而发出的英伦绅士式的客套。“哎,想不到,巴斯一别,一晃就是20年了。”我还沉浸在“别梦依稀”的感慨之中。“这不!….还是先进屋慢慢谈吧。”方君提议道。
这是一间面积为150平方的豪华住宅。位于浦西虹口区的中心。闹中有静。从23层居高临下,周围的街区尽收眼底,连黄浦江对岸的“东方明珠”也仿佛延手可及。
屋内的装修精细,简单而别致,但依然给人以美的震撼。
我们刚刚在沙发上坐定,他夫人便递来几杯香茗。同所有留学生的夫人一样,他夫人一看就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贤内助。要不,在我们万事不顾,埋头苦读,以争取公费出国的机会时;及其后抛家弃小出外进修期间又怎能维系一个家庭的运作?怎能避免儿女学业的荒?呢?忙里忙外,公事家务,赡老抚幼,一手搞定。她们的辛勤汗水和无私的贡献才成就了我们事业的辉煌。想到这里,我起身接过了茶水,转递了一杯给我妻子,同时默默回送了我对她们的真诚的敬意。
“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经意间,就是20年了。”老方昂靠在沙发头座上,一边用手梳理着头发,一边感叹着。他的话,把我的思绪带回了20年前的英国名城?巴斯。……

(二)
巴斯是英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伦敦西边约40英里处。山峦起伏,树木葱茏。一眼蒸汽缭绕的温泉和罗马皇妃的千年浴池(Rome Bath),让巴斯得名并蜚声海内外。
历年位居英国高校榜首,与牛津,剑桥齐名的巴斯大学就坐落在罗马古池东边的山顶上。
1985年9月的某天,我刚刚结束了英语口语培训,从英伦东部的东安哥里亚郡来到巴斯大学。我被安排到该校工程系的液压中心进修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导师面谈过我对自己的研修方向及个人的课题设想后,他把我领到了该中心的研究生办公室。好家伙!一间约30平方米大的办公室内,满匝匝地坐了十几个学生。其中光中国留学生就有5个。面对着这么多的生面生眼,我踞促不安,窘态百出。其它人要么只是礼貌地点点头,要么轻声说句“hello”。这时,一个中国学生起身离座,来到我身边。他中等个头,皮肤白晰,浓眉大眼配上一头梳理得当的浓发,活脱脱一个英俊潇洒的美男子。“我姓方,来自郑州xx船舶研究所。欢迎你加入我们的行列。”他热情地朝我伸出了双手。之后,他一一介绍了这边的情况,还领我去他宿舍小坐了片刻。我为他的热情和真诚所感动。也就是这样,在异国他乡,开始了我们的友谊。
由于我的英语和专业基础都比较差,特别是计算机,在国内从不曾摸过;所以,在进修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老方自小在上海学的英语,又是文革前的大学生,语言和专业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他毫无保留地帮助我,使我很快赶了上来。
当时,国内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外汇还十分紧张。公费留学生每月的全部津贴只有200英镑。尽管,这与我们在原单位的50几元月薪相比,已是天文数字。但要在国外维持我们这些有头有脸的“中国访问学者”的体面生活,还确非易事。更何况,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打算:“省下钱来,用完出国免税指标,买回‘八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等);来回报在国内含辛茹苦的妻儿”。就这样,围绕省钱这个大目标,我和老方互相帮助;题写了好多滑稽的故事。至今让我们回忆起来,仍然感慨不已,啼笑皆非。…..

(三)
85年12月,我在巴斯大学迎来了第一个寒假。因大部分本国及欧洲大陆的学生都要返乡度假,学生宿舍里只剩下一些亚非拉的留学生。为了方便管理,校方规定把散布在校园四周宿舍内的学生集中到一幢宿舍楼,Wessex House。这正是老方目前的住处。他让我把在东林公寓(East Wood)的宿舍退了,直接搬去他处。我们合住。他还地神秘告诉我,“这是一个省钱的机会。”的确,当时学校住宿费很贵,几乎花去我们的一半津贴。而我们又放不下“访问学者”的架子,下山去打黑工洗碗。所以,省钱就成了我们的唯一手段。
在老方的帮助下,我很快办妥了相关手续。悄悄地搬去了他的住所。成了抵足共眠的挚友。他的友谊也使我得以很快度过出国初期那揪心揪肺般的思乡危机。
记得那年圣诞节前夕,我们一道背起背包,步行下山,去巴斯城内采购蔬菜食品。后他又帮我去几家电器店物色相机。其中有家店铺硬不让我们拿着背包入内。我们只好把买来的菜蔬连同背包一起放在店外。殊不知,等我们看毕相机,走出店外时;背包早已不翼而飞。“真没想到,在英国还有偷菜的!“老方悻悻地说。的确,我们来英国那么久,还从未听说有什么偷盗事情发生过。
那晚看电视,巴斯地方新闻中,突然出现了一个 “惊险”的场面。在巴斯火车站的铁桥旁边,几十名荷枪实弹的警察,面对着一个怪包如临大敌。从电视台记者现场报道的镜头中,我们还看到一名排雷专家,冒着生命危险,拿起背包极速地跑到城南的河边进行排雷。在对他的这一壮举感叹之余,我突然发现,这包怎么就这样的眼熟!“啊,那是我的包!”与此同时,旁边的老方也发出了这声惊叫。……
调皮的电视记者还特地播出了排雷英雄手中的特写镜头:那都是一些特价处理的瓜果蔬菜!这一来让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忍俊不禁,掩口大笑。我们在心疼那几英镑损失的同时,也为因我们的疏忽,而使这几十名“洋差佬”在冰雪中白忙乎了半天而惴惴不安。
事后,据我们了解:临近圣诞节,有个穷急了的失业汉捡起了电器店前的这个包。指望给期待圣诞礼品的儿女们一个惊喜。在人静处,他迫不及待地拉开背包拉练;结果大失所望。顺手把包扔在路旁。
当时,正值英国与阿根廷就马岛领土争执而开战的期间。英国本土已被各种各样的流言搅得纷纷扬扬,草木皆兵。此时,一则“铁路桥边上发现一个神秘包袱”的报告,自然会引发上面的故事。

(四)
次年暑假,又是出于上述同样的原因,老方搬来了我所在的东林公寓来合住。但与宿舍型的Wessex不同,这边是公寓式的建筑。一幢三层小洋房,进门六户。合用底楼的厨房。除我之外,楼上楼下住的全是印、巴、叙利亚的准黑人同学。真是名符其实的“抬头不见低头见”。
他们见我们合住一房,少见多怪。老是朝我们投来一道道怪异的目光。他们互相之间甚或做出些鬼脸来。面对他们这种怪模怪样的举止,我们百思不解。直到后来与他们混熟了,才坦言相告,原来他们怀疑我们在搞同性恋。但有一点让他们困惑不解的是,在我们两个阳刚气十足的男人身上,怎么也找不出一个应该充当“female”(女性)角色的人来。听了他们一番恶心的叙说,我们如梦初醒。因为在当时,“同性恋”如同“爱滋病”一样;在西方还是刚刚诞生的新生事物。别说国人,连我们这些留学生都没有这个概念。但他们的这番话,却让我们五内俱焚,时至今日还隐隐感受到它的余痛。我们悲凉地意识到:这就是贫穷给我们带来的悲哀!
86年早春二月,整个英伦三岛天寒地冻。一阵阵呼啸而至的北风,一如小说《呼啸山庄》里所描绘的,仿佛把人们的心都吹得透凉。每次外出,都不得不鼓足勇气,方敢开门迈步。可就在此时,我们却作出了去英国中部和北部旅游的决定。理由很简单,此时正值旅游淡季。只需花上20几镑,就可以到远至苏格兰的爱丁堡去旅行。加上transfer(中途下车转乘),可以一路下车观光。这样,我们从巴斯出发,先后遨游了曼彻斯特,约克郡(莎翁的故乡),里兹,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及爱丁堡。他在里兹看了外甥。我在格拉斯哥探了公司的同事。一路晓行夜宿,投朋靠友。记得那时,哪条大街都冷冷清清。店铺极少开门。我们冻得受不了,就钻进街边的自助摄像窝棚里呆上十几分钟。让冻僵的手足在暖气中回回血。这期间,日子过得极其艰苦,但一路上游兴不减。现在想来,要不是当初的风雨旅程,哪有今天这番娓娓动听的话题?…..

(五)
就这样,在老方家我们你一言,我一语有滋有味地回忆着一幕幕往事。没料到却把旁边的听众,我们的妻子们听得鼻酸眼红,潸然泪下。
如果说,往事给我们留下的多是酸楚;那么应该说如今的现实已对此作了加倍的补偿。尽管我们都一样在回国初期,受到原国营单位个别领导的排挤。但坏事变成好事。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砸烂“铁饭碗”,到改革开放热土去寻找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我们都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当地社会的认可。成为国内闻名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我们的儿女都已成材。他的一男一女都在国外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海外就业。我的一对儿女也分别在国内外的名校获得硕士学位。同他们那“愚忠报国”的父亲一样,正在为祖国四化建设辛苦耕耘。
尽管她们选择的是不同的道路,殊途同归;命运必然给他们带来同样的归宿。因为他们的血管流淌着人生取向相同、性情相似的一对老“海归”的血液。
2006,2,25于浦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天山云海

GMT+8, 2024-11-22 02:31 , Processed in 0.005759 second(s), 6 queries ,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