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云海综合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淘宝充值
搜索
查看: 1813|回复: 0

跨在门槛上的女人

[复制链接]
Rocket 发表于 2006-4-12 20: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它标志着现代话剧的成熟,《雷雨》一发表就轰动了文坛,而此时的曹禺只有二十二岁,《雷雨》在世界各地千百个舞台上,曾以不同的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饱含者万种的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为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雷雨》的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与环境,时代强烈不协调的矛盾,在种种强烈的矛盾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中,也潜伏在每一个伏笔中,只到了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盆骤雪,无比强烈地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


  繁漪是《雷雨》中最具特色,也是个性最为鲜明的一个人物,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强者,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搏的绚丽光彩。很长时期以来,对于繁漪和周朴园谁是第一主角的问题,争论的很是激烈 ,可见繁漪在《雷雨》中的举足轻重。其实,主角与否,无关紧要,如著名的未来主义戏剧《他们来了》,主人公就一直没有出现,贝克特《等待戈多》同样如此,其作品不也都闻名世界?“不在场”时常比在场更有意味。


  关于繁漪的具体人物形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繁漪,她是一个女人


  《雷雨》中给我们呈现出了太多的关系:父子关系(鲁贵与鲁大 )(周朴园与周萍、周冲),母女关系(侍萍与四凤),夫妻关系(鲁贵与侍萍)(周朴园与繁漪),情人关系(周萍与繁漪),主仆关系(侍萍与周朴园)……繁漪正是在这些扑朔迷离的纠缠中,显现出她的女人本色。都说女人和女人的心是相通的,在这,我只想站在女人的角度,去论一下她生命中的苦与乐。


  是这样一个环境:窒息,闪电,挣扎,破灭,解脱,夙愿,引领了繁漪的人生趋势,构成了《雷雨》的框架和发展脉络,在一个密又透风,套中人的世界里,压抑的几乎窒息的环境,长久地持续,让人喘不过气来,他们的情绪都已经压抑到了极致,用鲁迅的话来说,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心中爆发,突然由于繁漪摔碎的药碗引起的巨响,打破了那个氛围,出现了转折,人物开始爆发被长期压抑的情感,开始了挣扎,逃脱,繁漪和周萍的爱情双人舞,在常人的眼里虽然最为不耻,却是压抑释放的情感的慰籍,从周萍第一次抓起繁漪的手,其实在她的内心深处里已经清楚这是一条不归的路,周萍弃她而去了,她还不悔改,一如既往,毫不犹豫地去争取甚至是尊严扫地的去乞求一场爱恋,渴望得到她作为一个女人所拥有的并曾经算是拥有过的情感,然而,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虽然是社会造就的悲剧;但她为人妻,为人母,她却抛弃了作为母亲的天职,这在传统的礼仪社会中是任何人也不能容忍的,在抛夫抛子上,她罪大恶极。幻想终究是幻想,一切的美好终于破灭了。剧中侍萍的第三只眼,向我们诠释了:(1)女人只有忍痛保全自己告别的姿态,才能获得最终的美丽。是啊!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里,她又能怎样呢?她又能怎样呢?爱与不爱,恨与不恨层层的纠缠与矛盾裘裹着无法自己做主的每一个人,人人都想挣脱,但又无法挣脱,无能为力,一直走向极端,只等待那枪声斩断所有的生机,把一切情仇恩怨给解脱个干净。


  繁漪虽然带着恨与悲离开了人世,留给我们眼泪与怜悯,当我们抛开一切的年龄性别、阶级地位和历史背景,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来看,以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中的人和事时,我们顿时明白,这是一种人本内涵,是淳厚的人本精神力量,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正是《雷雨》感动我们这些脆弱的,做女人的地方,曹禺可以说是真正地进到了女人的世界里,繁漪在某种程度上便代表了全体女人的性格(不管是古代,“五四”,当代)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在单人的恋爱中,饱受着精神折磨,渴望走出那种境地而又只能被动屈从于这样的处境;正如曹禺自己所说:(2)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曹禺刻画的这个女人的世界惟妙惟肖。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的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污辱和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了恨,倔强变成了疯狂,她代表所有的女人沦落了,悲剧的意义就更加深刻和突出,作家也曾说:这类女人有很多有美丽的心灵,然而为了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 ,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妒,社会的压抑,这样抑郁了终身,呼吸不着自由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时代不知有多少,我们作为女人,给她批判和指责的同时,更多的应是同情和怜悯,毕竟,她的所作所为,不是出于本意,是社会和家庭把她推入了一口深井,想爬也爬不出去的深井里。


  一般人总是从传统伦理道德的角度,从乱伦的角度简单地否定繁漪是个好女人,有人甚至认为她就是个坏女人,这可能误读了繁漪这个曹禺用尽全力去塑造的形象。因为,可能没有将繁漪放在具体的历史文化和家庭环境中理解这个可怜的女人。试想,在那样一个根本不被当女人看,不被当人看的家庭里,四周是窒人的气息,没有新鲜的空气,繁漪为了抓住一根“活命”的稻草,追求自己的爱情,难道旧没有她的合理性了吗?这是生命的光焰在闪烁,是对黑暗天空的最后一刺,曹禺曾在中这样说:(3)“我最早想出的,并且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我最喜欢看繁漪这样的女人”“我想她应该能动我的怜悯和尊敬,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的。我会原谅她 ,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职”。但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曾的斗争,虽然依旧落在了火炕里,热情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怜悯和尊敬吗?这总比阉鸡似的男子们为着凡庸的生活怯弱地度过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人佩服吗?可以说,繁漪就如同一团火,为了生命的一闪一亮,宁可烧灭自己,她如同苍穹的一颗流星,在生命闪现中很快消隐了,也许,这就是做为一个女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应该有的结局吧。


  二:醒着,醉着:繁漪的无奈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4)人生最大的痛苦是醒了无路可走。而繁漪她一直是醒着的却同样无路可走,纵观曹禺笔下的众多女性:她们所选的人生都不是自己想走的路,她们把自己被迫交于混乱的社会,因为觉得没有未来,所以沉沦,所以过着醒生梦死的日子。繁漪曾受过“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的接受到文明教育的知识女性,她聪明美丽而温柔热情,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渴望被人尊重,渴望过真正人的生活,可同时,她也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厌恶自己所处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但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所醒悟却又无路可走,最终被黑暗所吞噬。繁漪这个长期受传统道德熏陶的中国旧式女人,何以跟继子发生乱伦?这种病态的性爱,只能从病态的社会寻找根源。从作者写繁漪(5)“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根由原始的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这一段描写时我们不难看出,在繁漪身上既残存着中国旧式女人的忍让,屈从的性格特性,也有着新式女性的反抗和叛逆性格,她被骗嫁给周朴园后不幸落入周公馆这口“残酷的井里”,从此便被禁锢在封建家庭的牢笼里。比她大20多岁的周朴园把她视为自己的统治对象,两人之间没有丝毫的夫妻感情,使她过着寂寞、空虚、孤独痛苦的生活,18年来呼吸不到半点新鲜空气,周公馆的围墙隔绝了外界的一切,除了家人,繁漪不能与任何人接触,公馆里的气氛郁闷、窒息、阴森,要扼杀一切生机,这里,是一片感情的荒漠;在这里,繁漪渐渐地被折磨成“石头样”的死人。作者一开始就赋予繁漪:脸色苍白,沉静忧郁,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女的失落,痛苦和怨恨的外形特征。如果没有周萍的出现,繁漪也许会和巴金名作《家》之中的梅表姐和瑞钰等一些受中国传统思想束缚的女性一样渐渐地麻木,渐渐地枯萎,进而渐渐的死去,是周萍唤醒了繁漪沉睡多年的情感,唤醒了她对生与爱的欲求和热情,也唤醒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人格意识,尤其是周萍身上那种乡野的气息,那种透着纯朴与青春活力的气息,一下子迷倒了繁漪,使她仿佛又重新找回了自己,就好象一颗快要枯萎的大树突然间接受到甘泉的滋润一般,感情饥渴的繁漪不顾一切都交给了这个其实并不能给她带来幸福的孩子,而她甚至不惜背弃一个做母亲的神圣天职,这种爱虽然是畸形的,乱伦的,但却是繁漪冲出藩篱,过一种(5)“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正活一下的女人”的生活的抗争,可是当时的社会,正处在中国社会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封建专制的势力强大了,一个弱女子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孤独寂寞的她紧紧地抓住手中救生的稻草,想重新拾起一个破碎的梦把自己还给幸福,但是这条路却导致了变态,终究走向了灭亡,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自己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偏把我救活了,救活了又不理我,慢慢地将我枯死。鲁迅说: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是不要去惊醒她,繁漪却是一个被惊醒了的人,醒后,等待她的是一个比做梦更为残酷的现实。


  那周萍会真正地爱上繁漪吗?假使没有四凤,她能把繁漪带出这个“苦难的坑”吗?我们先且不答,周萍很小的时候被剥夺了母爱,再加上周公馆这样一个冰冷、死寂没有一丝温情的环境,又遇上周朴园这样专制的暴君父弟,病态的环境成就了病态的人格,常时间的专制强压,形成了他的“犹疑、怯弱、冲突的性格,他会贸然做出自己终身诅咒的事,所以当他见繁漪的时候,这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继母所带给他的那种来自女性的柔情,以及繁漪每天所经受的那种同样被压抑的境遇,使周萍产生了一种同病相邻的感觉,也使他这个“美丽的空形”暂时找到了一种心灵的慰籍,于是他引诱了他的后母,做出了就是“犯了乱伦的罪也干”的事,其结果呢?和所有的爱一样,这种爱不过是一种畸形环境下孕育出来的怪胎,是经受不起生活的考验的。很快,周萍就开始厌恶这种关系,当然,这种厌恶跟四凤的出现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也就是说,即使四凤不出现,周萍也不会真正地爱上繁漪的,为什么?


  其一,周萍毕竟是一个受旧道德熏陶的青年,封建的人伦纲常在他身上还有深深的烙印,他虽然不爱他的父亲,甚至有些怕他,但是跟继母乱伦他觉得是有悖于人伦的,是一种罪恶,并且这种罪恶感无时无刻不在压迫着他,使他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心理压迫下,他就不可能轻松地面对繁漪,并与她保持着不正常的关系,繁漪只是一个被玩弄的工具,因为她的变态的追求,又无法逃出这种关系。


  其二,以繁漪的性格,周萍也是不可能爱上她的,周萍长时间生活在一种极度压抑的生活环境中,他特别需要一种“活”的“新鲜”的“青春”的东西来给他一种动力,而繁漪的沉静忧郁,只能使他更为郁闷,甚至颓废,这也是他拼命摆脱这种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些,都是繁漪所不能理解和不可能理解的,这正是繁漪的悲伤与无奈。


  其三,周萍即使真爱繁漪,他也没有足够的勇气离开家庭,把繁漪带出去,鲁迅在《伤逝》中说“人必须活者,爱才回有俯丽”。也就是说,爱必须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可是周萍是一个对封建家庭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无所事事,就指望着继承父亲的产业,靠父亲雄厚的基础生存和生活下去,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把繁漪带出去。也就是因为他的对生活的漠然,对爱情的亵渎,导致了繁漪的变态、发狂,在常人看来,也许死掉会更好,可是一个疯了的人就不可能再去选路了。


  三、繁漪,资产阶级女性?旧式女人?


  曹禺著《雷雨》的时代背景正是中国的动乱时代,而繁漪正处于动乱的浪尖上,再加上蘩漪的自身教养,家庭因素等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蘩漪同时占有资产阶级女性和旧式女人两个方面。对蘩漪性格的两重性,蘩漪先生显然也注意到了,他曾说,蘩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在蘩漪的舞台指示中,他又说“他是一个旧式女人,有着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智,而在新版的《雷雨》中,他综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她是一个受过新教育的旧式女人,显然,在蘩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身上还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蘩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再她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另外,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这些因素加起来,使他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也因此,她不安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想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自己身为工具的命运,想做一个真正的活者,她会不顾道德礼法高呼”我的心,我的这个人是我的”这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重要表现,


  蘩漪在周家生活了十八年,而周家又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的资产阶级家庭,周朴园作为一家之长,她的所作所为无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他的活便是命令,他把家人都看成了他的仆人,首当其冲的便是繁漪、周家对繁漪来说是密不透风的“铁匣”里,这对她的个性解放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她的  ,她只是社会的附属贫,物质上虽然拥有尽有,精神上却贫困如洗,她迷惑的心让她无法走出周家的大门,她的追求只能限制周家,干涸的心碰到了周萍,她便把目光投向了她明知道不该爱的周萍,她自己把自己推向了无尽的深渊,为着自己的私欲,她泯灭了做母亲的天职,这不是一个“三从四德”的女人所应该做的,当周萍从乡下来到周家繁漪的眼光亮了,自周萍这颗弱不禁风的小草怎样能与周朴园这样的实力任务匹配呢?她只能给繁漪带来更大更沉重的痛苦,使她  不得求的心走向了疯狂的她也反抗了,而且具有很大的反抗精神,这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反叛上,她们之间的关系开始格格不入,一次一次的冲突便使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差,就拿最后一次冲突来看,繁漪由先前的消极抵御到这次的一种审判者的态度,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她庄严的外衣,让周公馆的黑暗暴露无遗,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和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为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在繁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不能不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她对周朴园的禁锢和摧残感到痛苦,使出一切力量进行反抗,却不曾想过要与周朴园彻底决裂:到周家以外去呼吸更为自由的社会风气,她虽然竭力反抗,但她并没有正确的估计一下自己与对手之间悬殊力量的对比,对她反抗的前途也没有认真的考虑过。所以在传统的重压下,她没有也不可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去争脱周朴园的控制,尤其是她所爱的周萍不可能离开周家带着她远走高飞,这就使她的反抗带有某些苍白的病态。繁漪具有的不仅是反抗精神,还有对个性解放的要求虽然接受过新的教育,但她却不知如何获得个性解放:繁漪在周家过的是冬眠似的生活,没有地位没有自由,什么都要听周朴园的 摆布,这使她渐渐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但这并没有把她内心的渴望烧灭,因此当“五四”风暴席卷全国,反对旧礼教使她的生活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她从冷漠地“等死”转变为“真真正正活着”的追求,然而繁漪以往的   和所受的“一点新的教育”都不能使她对如何才是真正活着,做出比较正确的回答,她所追求的知识要求知识摆脱封建束缚去享受自己的爱情生活,但她的追求却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她不知道也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幸福,她随之陷入了盲目的荒唐的“爱”中,把同周萍的畸形恋爱作为最大的满足,周萍并不是繁漪理想的爱人,那么她为什么爱上周萍呢?之只好问她的命运为什么会落在周朴园的家庭里,只有这样畸形的家庭才能产生这样畸形乱伦关系,而归根到底这又是那个畸形社会的产物,在她的世界里,除了不近人情的周朴园之外就是一些端不上饭桌的奴才,她只有把眼光转上周萍身上,当周萍弃她而去时,她显出了女人最后的绝望和无力的挣扎,也显出了繁漪性格中旧式女人的怯弱,她毕竟是一个变态的女人,当她得不到时,她便会彻底的毁灭,当她认为一切都无法挽回时,报复的时刻便到来了,她承认了同周萍的关系,使周朴园认了侍萍,使周家复杂的血缘关系真相大白使得周萍再次陷于乱伦,在痛苦和毁灭中,自杀身亡,繁漪也在恨与爱都燃尽之后走向了她的末路,由此可以看出,繁漪兼有旧式女人和资产阶级女性两方面的因素,她所追求的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却要通过与佳人私奔的方式来实现,尽管她很大胆,勇敢的追求爱情自由,却想也没有想过要于骗她十八年的自己并不爱的周朴园断绝关系,她虽然把爱情是为生命中的全部内容和生活的最高理想。但是哪怕以闹鬼的方式存在,她也可以在周公馆屈辱的活着,这说明,她虽然受过一点新的教育,单在她的身上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这使她无法摆脱家庭和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最起码的个性解放


  综上所述,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可,我们都应该辨证的对待繁漪,她是一个跨在门坎上的女人,醒着的、醉着的,前面一脚、后面一脚,退到哪一边都不甘心,该放不放,结果把自己毁灭了,也许,他的不可爱正是她的可爱之处。只有这样,繁漪形象丰富、复杂、而微妙的内涵才能大放光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天山云海

GMT+8, 2024-11-22 08:14 , Processed in 0.021249 second(s), 6 queries ,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